找到相关内容267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度早期的佛寺、佛家思想及其寺院特色

    “维那”。寺主、上座、维那也就成了后来称为“三纲”的寺院管理者。  根据律制的规定,比丘在僧团中要求六同居,所谓身同居、、意同悦、见同解、戒同、利同均,每月的朔望日都要诵戒,进行...四方云游,追随于某些宗教导师,或隐于山洞,或依止林间,或居于村外空闲之处,多以乞食为生,乃至以野果等充饥。这一方面得益于印度气候温暖、野生果物充足的自然环境,一方面得益于统治阶级广大民众认同、崇敬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1954597.html
  • 僧伽资格与寺院职能

    自以为是,不另立行为准则,更不搞独裁政权,这是思想上的统一。三、利同均,在同一界内的比丘,共同享有物质利益,不搞特权主义,这是经济上的均衡。六中,后面的身同住、、意同悦,是指僧团中的各种...今后不允许他们受戒,也为时晚矣。  如果把出家资格审查比做初选的话,受戒资格审查就是复选,经过两次把关,就能使教界目前的很多问题从源头得到解决。所以,佛教界应该将这些难遮形成明文规定,让所有出家人发心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2354732.html
  • 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,提升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

     其次,关于中国佛教的组织(僧团)形象。“僧伽”一词本为“和合众”之义,僧人以“六敬”(身同住,,意同悦,戒同参...之社会功能。   笔者以为,当代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塑造非一朝一夕之事,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它不能离开中国佛教的历史传统来谈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良好的公众形象应当是对二千余年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...

    张家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2954875.html
  • 如何培养合格僧青年

    互相排斥,互相抵制,各执已见,矛盾重重,造成僧团混乱,因此,我们佛教僧青年应该以僧居六来严格要求自己对照自己。所谓六,就是身同住,,意同悦,戒同修,见同解,利同均,这六是僧青年...青年了。因为佛教僧青年毕竟与社会上的人有所不同,他们只不过把佛学做为一门哲学来研究,根本没有什么信仰。所以,做为一个僧青年来说,必须要有十二万分的信仰,还要具有释迦世尊的创教精神古德高僧护教的态度。...

    了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4955039.html
  •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

    奉行,自净其义,是诸佛教。  佛教提倡自利利他,自觉觉他,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等六度修持来提高自身素质,以身同住、、戒同修、利同均、意同悦等,来搞好团结。佛教是以行为道德... 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  作者:真体   提要:佛教的道德规范是五戒、十善、四摄六度,其核心内容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、维护世界和平、加强道德建设三方面,论述了佛教在当代...

    真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0655058.html
  • 佛教僧伽的时代使命

    共有六项:a、身同住,是身体的和合共处。b、,是语言的不起争论。c、意同悦,是心意的共同欣悦。d、戒同修,是戒律的共同导守。e、见同解,是见解的完全一致。f、利合同均,是利益的一体均沾...千变万化,但还是在六根本烦恼的这个范畴里,过去的人如此,现在的人也是如此,未来的人还是如此。佛法能解决过去与现在人的烦恼,当然也能解决未来人类的烦恼,所以佛法是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。   基于此,用...

    莲海禅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2255276.html
  • 试论展示当代佛教形象的几个重点

    同住、、意同悦,则是在日常的修学生活中,坚持互相认可,民主讨论,和睦团结的和谐修学氛围,从而避免一些人利用现代传媒工具、互联网络攻击诽谤,自毁佛教公众形象的不良现象出现于公众视域。   四...rdquo; 指出了佛教界当前发展的核心所在,2006年中国佛教协会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提出“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”的理念,则指明了佛教弘扬的方向目标, 2006年12月,国家...

    法量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656811.html
  • 加强寺院道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

    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所提倡的“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见同解、戒同修、利同均”的六敬,与现在国家所倡导的“社会和谐”、“八荣八耻&...作用。   一、遵守戒律是道风建设的基础保证   寺院僧团是有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特殊群体组织。自从唐代马祖建丛林,百丈立清规以来,寺院就建立了整套的管理制度。上至方丈,下至清众,都要遵守执行。...

    诚信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556822.html
  • 21世纪中国佛教应有的公众形象

    内部关系上,主张“六敬”——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。在人自身的关系上主张“心净则佛土净”。...21世纪中国佛教应有的公众形象   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胡绍皆   21世纪的中国佛教,应有怎样的公众形象,这是每一个关心爱护中国佛教的人士深长思之的重要问题。   顾名思义,佛教的...

    胡绍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5756836.html
  • 肖黎民及其团体的文殊智慧研究

    现代转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,诚如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所说的那样,将佛教的“六敬”,即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中的合理成分创造性地转换为新“六”:...肖黎民及其团体的文殊智慧研究   作者:冀培然、  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人,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学术团队;他们有着大致相近的致思兴趣学术使命;他们的学术视域正在向一个共同的主题聚焦——文殊智慧的...

    冀培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3057848.html